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1-10-01
2011-10-01 第B01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如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人大代表关注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建议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服务好农业企业

作者: □本报记者林冬冬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032
兴业人大代表赖静烈在分组审议中就农村卫生环境问题和农民就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报记者陈伟平摄)

    每年龙眼收获季节,在博白乡镇到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一群农民围坐在一起剥果肉,一派忙碌的景象。对龙眼进行深加工,可以把每公斤2.4元至3元的鲜龙眼加工转化成为每公斤46元左右的桂圆肉,提升了龙眼的价值。
    此类现象也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关注。兴业县沙塘镇镇长罗东等10位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服务农业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的议案。现状:农产品加工企业少
    玉林市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城市,一直以来,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重视优势产业的培育,形成了以水稻、柑桔、荔枝、龙眼、沙田柚、香蕉为主的绿色果业,以三黄鸡和生猪为主的特色畜禽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可以说,种植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产业。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仅99家,其中从事农作物加工的龙头企业只有25家。
    我市农作物加工企业发展缓慢,导致长期以来发展的农产品多为鲜食,根本消化不了本地的农产品,经常出现产品滞销情况,很大程度上存在增产不增收问题。
    “增产不增收,农民却只能无奈看着这种结果毫无办法。”兴业县山心镇公和村支书罗荣初对此痛心疾首。原因: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产品档次都较低,产品结构单一,不太注重品牌形象和长远的发展规划,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徘徊状态。”罗东代表认为。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龙头企业数量少,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且多数企业只是简单粗加工就把产品投入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及形成整体优势。这也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不起来的重要原因。对策:政府扶持,企业“拼团”
    如何让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资源转化增值,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农业发展新领域,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黄富英代表如是说。
    “除了政府大力扶持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拼团’联合,进一步壮大规模,形成合力。”罗东代表说,相关部门要积极抓好农业生产,大力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同时,企业也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解决自身不足。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