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1-07-22
2011-07-22 第B04版:特别报道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黄瑾:做一个人民的好警察
作者:□本报记者 陆小青 通讯员 彭兰斐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2829
▲黄瑾(右二)与全体民警研究案情。
▲黄瑾(左一)与民警在“大走访”活动中走访群众,接受评议。
▲黄瑾(右一)与民警走访群众。
?黄瑾在分析案情。
没有豪言壮语,却有一颗对党、对人民赤诚的心;身居平凡岗位,却牢记党的宗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从警12年,共查处和破获各种刑事、治安案件39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凝人557人,查处违法人员600多人;先后9次受到嘉奖,荣获1次三等功,被评为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市优秀基层所所长,这就是博白县公安局旺茂派出所所长——“我先上!”
“我先上!”这是黄瑾的一句口头禅。身为警察,黄瑾深知责任重大,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多么危险的境地,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2008年5月,黄瑾任三滩派出所所长期间,三滩镇守育村坝角队刘姓村民与下六司队黄姓村民因争山岭权属诱发刘、黄两姓300多名村民对峙在山头两边准备械斗。接警后,黄瑾迅速组织人员奔赴现场。到达现场时,刘、黄两姓村民正拿刀动斧准备伤人,情况十分危急,一触即发。这时,黄瑾先是稳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瞅准机会,一个箭步冲上去,紧紧抓住当头几个当事人的锐器,没想到其中一个当事人竟一口咬住了他的右胳膊,死死不松口,黄瑾忍住钻心的疼痛,与其他民警分头对群众进行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的说服教育工作,经过3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成功化解了这起一触即发的群斗群伤流血突发事件。当了解到黄姓村民已自制有枪支想用来对付刘姓村民时,黄瑾带领全所民警循线深挖,于当年8月份端掉了这个为宗族械斗准备枪支的非法制枪窝点,当场缴获成品自制枪支23支、半成品及制枪工具一批,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此案侦破是博白县公安局打击制贩枪支专项行动近十年来最有成效的典型之一,中央和自治区的新闻媒体均进行了报道。
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
旺茂镇位于博白县的中心,水英二级公路、博沙二级公路交叉贯穿其中,过往车辆多,人口流动性大,矛盾纠纷突出,治安环境比较复杂。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黄瑾结合辖区实际,推行警务前移,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黄瑾先后在玉铁高速路第八项目部、亿丰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了警务室,坚持每天在辖区内治安巡逻,救助群众、调处化解各类纠纷矛盾。
2010年8月初,旺茂派出所多次接到群众摩托车、电动车被盗的报案,黄瑾组织精干警力,通过排查走访等手段获取重要线索——旺茂镇吴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他们马上行动起来,立即对吴某展开布控。2010年8月11日,当吴某潜回家时即被当场抓获,黄瑾和办案民警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鼓作气,连续作战,迅速采取措施一并将该团伙宋某、吴某河、吴某东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经查,自2009年以来,该团伙以结伙、独行单干、交叉作案等方式在博白县城大街小巷及居民生活区盗窃摩托车、电动车40多起,涉案金额高达10多万元。
2010年9月份,“玉铁”高速公路第八标段第二工区段需拆迁涉及到2000多村民的宗族三座祠堂,自施工队2009年进入工地以来,该村梁姓群众在观念上始终认为列祖列宗坐落的位置不能移动,否则就会子孙不发,损阴害阳,固执地不同意拆迁。当地政府多次组织干部进村做宣传教育工作,但干部被围堵谩骂,施工队施工遭受阻挠。甚至还有一些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村妇女前来耍赖、谩骂,有的还躺在路上拦住施工车辆阻止施工,严重阻碍了工程的进度。针对事情的严重态势,黄瑾受命于危急之时,他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对群众逐层次进行分化瓦解,深入村屯分别找年老长者、闹事妇女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讲博白的经济态势,用耐心、诚心,换位思考式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期间,有些蛮不讲理的妇女还对黄瑾吐唾沫谩骂,对其进行拳打脚踢,甚至个别妇女还野蛮地讲:“谁敢来,我就泼屎给谁!”一些干部见此情形,都失去耐性地说:“做不通了,报上级政府来强制执行。”黄瑾坚决地说:“第一次做不通就继续做第二次、第三次,或者找遍全村3000村民一个个做通为止!”经过他不厌其烦地给村民特别是妇女解释、讲解国家的法律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参与闹事的村民终于被他的真情所感动,响应政府号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目前,三座祠堂均已签订了拆迁协议。
“用真心换真情,用服务赢民心”
用真心换真情,用服务赢民心,是黄瑾一贯的工作作风。黄瑾常说:“只有接近群众,才能感受群众的疾苦;只有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才能与群众以心换心,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调任旺茂派出所所长后,为尽快适应新岗位,熟识辖区社情民意,黄瑾把辖区当作自己的家,把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每天安排好所里的日常工作后,都亲自深入到一两个自然村,同群众拉家常、了解治安情况及群众对派出所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慢慢地群众有什么事都喜欢跟他说,如哪个地方有人赌博呀、哪家山岭有纠纷、哪条村某天有红白喜事等等,他都了如指掌,日常治安管理和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更加得心应手。2010年“八一”建军节,黄瑾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买了生活用品、油、大米等,亲自送到旺茂镇三清村抗美援朝老兵的贫困户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去年的人口普查中,黄瑾得知旺茂辖区有10个村180多名孤寡老人因行走不便又没人帮忙作户口补漏登记或补录户口,导致无法办理五保户、困难户等国家救助的情况后,亲自组织全所民警深入村屯、挨家挨户调查核实这些孤寡老人的户籍信息,及时为150多名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人员补录户口、办理身份证,还亲自将办理好的身份证送到孤寡老人手中,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黄瑾的手说:“谢谢黄所长,你就是我们孤寡老人的亲儿子!”
2010年10月5日晚上9时左右,旺茂派出所一管片干警接到旺茂镇三清村一村民电话,说其屯王家庄有一位78岁五保户老大爷在牵牛入栏时,被牛绳绊倒致腿部开放性骨折,血流不止,急需送医院救治,问派出所能否前去救助。黄瑾知悉情况后,立即组织民警前往救助。当时,三清村通往博沙公路出口段全线正在铺硬化路面,机动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该村群众需出行,都是靠白天乘竹排摆渡过对面的合江圩购买的。面对这一状况,黄瑾迅速同该镇卫生院沟通,一边用摩托车搭上一名医生带上担架赶到博沙二级公路三清路口,再徒步赶赴王家庄用担架抬出老大爷,一边安排卫生院的救护车在三清路口等候伤员。就这样,黄瑾带领民警打着手电,沿着因铺路而凹凸不平的松滑泥路徒步艰难行进,于当晚10时20分赶到老大爷家,经医生简单包扎后,立即把老大爷放上担架往外赶,出来的路上,因抬担架的4人要保持平衡,又因路窄泥土松滑,黄瑾不知摔了多少跤,手脚不知被划出多少血口子,但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把老人送到医院救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将老大爷抬到救护车上。虽然此时已经疲惫不堪,满身泥汗交织在一起,但黄瑾脸上却露出了坦然的微笑。
这就是黄瑾,一位凭着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乐于奉献,忘我工作,勤政为民的基层警察,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普通平凡,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荣誉……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
紫新报通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