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1-07-11
2011-07-11 第B04版:万花楼 【字体】大 |默认 |

乡思如莲

作者:黎 德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931
    盛夏,高阳炎炎,在这群芳萧条的季节,北流河泉的村野却是碧波荷浪,花枝摇曳,千娇照水,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风景,惹得赏荷的游人如蜂飞蝶舞接踵而至,好不热闹。
    前两周,我从北流河泉赏荷归来,余兴未尽,翻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恍惚觉得上个世纪20年代末也是这个月的一个月夜,朱自清在清华园的一方水塘边散步后,信手写下赏荷的这篇传世美文,写的并不尽是江南水乡那种充满着水墨意趣的旖旎风景,有许多充满诗意的词藻,倒像是专为我的故乡那一方方荷塘所铺陈的,那月色,那荷塘,那蛙声……于我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像早就纠葛在心底里的一个乡思结,只要轻轻一碰,酽酽的乡思便会有如浓得化不开的窑酒,泼洒出满怀的意绪。
    我的故乡地处六万山僻壤,村前荷塘方方,虽没有杭州西湖“万亩荷塘,百里荷香,十里荷花”的壮观浩瀚之势,但也不乏“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的诗意和清纯。
    故乡的荷花,有如乡下女子般的亭亭玉立和简单明了,清洁平实。但却又使得许多远离故土的游子一生回味,一生惦念,一生藕断丝连。
    许多人都认为最早觉察到春天来临的植物,应是杨柳或者迎春一类。只有我深深地知道,那莲荷才是最早敏感到春临大地的精灵植物。故乡的莲荷并不把节令和时序作为春天到来的惟一标志,它们都是用心,用生命的细微的触角来体察季节的轮回交换的。当它们敏捷地感觉到春日已经到来的时候,即使老黄历尚且滞留于残冬寒月,那也全无所谓。它们以一种极其轻柔的,阳光或者微风的气息中感受季节的交替的。当时令尚处隆冬的时候,那深深蛰伏在冻水寒泥下的莲根藕节,便已萌生了浅浅的芽胚。只是隐蔽太深,不易感觉到而已。等到春天真正大张旗鼓地来了,稚嫩的叶芽尖儿才会悄然透出清幽的水面,昭示着新的一轮蓬勃开始了。
    荷花典雅美艳,美称凌波仙子。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风骨和品格更为人所敬重。这品格高尚至美的花仙子,其品种家族达数百种,但通归为藕莲、子莲和花莲等三大系统。其花样色彩更是百态千姿、艳丽斑斓,有单瓣的、重瓣的、重台的、彩色、红色、白色、淡色;那沂蒙颂品种,蕾如红桃;一丈青,花如皎月;贵妃醉容,更是奇中之首,红瓣重重叠叠……美名精品,汇聚了百花园中的奇艳异彩。
    莲藕于故乡是一门经济作物,故而田塘里种的大多是平实素淡的藕莲品种,至于观赏类的花莲的名品,只有少数富户人家才能莳养得了。每年四、五月间,村前山间一方方的荷塘里,那碧蜡濡染的叶卷儿才会错错落落的突出水面,到了立夏时令,那叶卷儿才满塘满田地铺展开来。摇曳成重重的碧绿伞盖,如笔如焰的苞蕾也会在这个时候,伴着荷叶鼓突而出,一朵朵迎着晨光,沐着露珠羞答答的娉婷玉立。流火7月,是荷花开得最绚烂的季节,重重青盖的绿叶上,便突兀绽放出如雪如胭的荷花来,把大山深处的村野点饰得如诗如画。
    故乡的那些荷塘一般都不很大,三几亩水面的居多,一洼一洼的连接着。有些水面较宽的荷塘还架了竹子连缀而成的浮桥,软悠悠地浮系在清碧的水面上,两边全都簇拥着依依的荷叶和红白相间的荷花。我至今依然觉得,那浮桥恐怕是我今生里见过的最美的桥了。老家门前到荷塘的那一大片绿油油的水面上,也修有一座桥,那是江南水乡常见的那种古朴典雅的石板桥。每到荷叶田田,莲花竞开的时候,见那荷锄挑担、披了蓑衣、戴了斗笠的农人从桥上走过,我便觉着这天底下的诗情画意,早就让这故乡的夏日占尽了。石桥下荷塘的碧水,荷叶、荷花、莲蓬、水草也装扮了我童年绿色的记忆。每到炎夏,红日当空,最高兴的事莫过到荷塘游泳了,和一群村童打水仗、捉迷藏、追蜻蜓、从桥上翻筋斗跳水……嬉戏闹腾够了,顶一柄荷叶在水里或游或躺,自由自在,尽享清凉……故乡石桥下的荷塘,教我忘了忧虑,使我朦胧地理解了“故乡”这个概念。
    18岁离开老家,屈指已有50余年,故乡的许多物事都已淡忘,惟独舍弃不去的,便是故乡的那荷塘、那荷花。每每忆起,心底里总会翻涌起酸酸的味道,常有一抹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纠结在心头。隐隐觉得都市城里总是盈塞冷漠和荒寂,到处充斥着眼花缭乱的物质和难以遏止的欲望。太缺少故乡那种山水田园的深厚、恬静和宁谧。尤其是日益扩展延伸的街道和楼群,早已把我和生机盎然的田野和充满着鲜活的灵性与和谐的大自然远远地隔离出来。充耳是鼎沸的市声人籁,极目是冰冷的水泥钢筋,我已经不能轻松愉悦地从草木的枯荣,从田野的色彩变换中,去感知季节的轮回,去体会岁月的更替,仅仅只能从那一页页苍白的日历上,乏味地圈点春夏秋冬的交接。这也罢了,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在都市城里别说飞蜓蛙声,就是一叶莲蓬也难得一见,故乡那种“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的水墨境界已不复重现,那田田的荷风,那沁心透脾的莲香,那烟雨绿荷染蓑笠的田园意趣,更是不复再现了。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