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06-13 第B04版:万花楼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父亲的爱 |
|
|
|
|
|
|
一直以来,她都认为父亲没有什么本事,理所当然他也没有尽到父亲应尽的责任。不然今天的她,早就去到大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了。 很小的时候,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有电视机的(而且还是黑白的那种),所以晚上他们都要去别人家看电视,尽管她不用走路,是父亲用宽大的背背着她来来回回(而这个待遇直到她觉得羞为止)。但是,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还是觉得爸爸没能力,不然为什么自己家就没有电视机呢?所以他每晚一边背着她,一边手拉着姐姐去看电视时,她都是觉得是父亲该干的事情。 到了姐姐考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家里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而转读卫校时,她看见姐姐偷偷地哭了一回。她对父亲无能的感受就又加深了一层。而真正对父亲不满的发泄则是在她和姐姐有了同样的“遭遇”时。当时,她内心是十分想读高中的,但是又是因为家里没钱而转读师范。当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和父亲讲话,父亲也知道她对他不满。而他却没有说半句她的不敬。她想,他哪有资格骂我?因为她没能到大学校园里真正地过大学的生活成了她心中最大的遗憾和人生的一种痛,而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人就是父亲。 反正父亲留在她心中的除了无能还是无能,不然为何他在和母亲有争执的时候也是一声不吭?就算说话了也是说道歉的话语。所以感觉家里做主的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因此,有什么事她也是和母亲说,长大赚钱了也只是给母亲。 参加工作后,她自学完大专的课程就接着继续函授本科。一次她骑车去上课时,出了车祸。父亲知道后骑着那辆陪伴他大半辈子的28寸的自行车来医院看她。而她一看见他就问,你来干什么?父亲知道她对他有怨气就没说什么,一旁的母亲听到她那大不敬的语气,翕动了嘴巴想和女儿争辩点什么时,却被父亲制止了。 晚上母亲留在了医院陪她,并对她说了很多很多。母亲说,自己这辈子跟了爸爸是最大的福气。母亲生了两个女孩时,村里的人对父亲偷偷地议论过,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父亲在心里顶着很大的压力的同时却安慰着母亲,说家里有两个贴心的小棉袄;在那个贫苦的年代,村里有很多家长都只是让自己的孩子念完小学就不念了,而没有一技之长的父亲再次在别人认为“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传统观念里坚持同时把她和姐姐供到中专毕业;在那昂贵的学费面前,他到采石场干最重最危险的活……尽管这样也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即便是她教书赚了钱对他的态度还是没有改观的情况下,父亲都依然一如既往地疼爱着她。 原来父亲为了她们,身心一直都承受着很多很大的压力;原来父亲一直都在尽他自己最大的能力用他那独特的无声的方式深爱着她们……所有的这些,她到现在才知道。 突然想起张爱玲的一篇关于父亲的散文《那个最爱我的男人》。看来世上再也找不到一个比父亲更爱她的男人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