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05-06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尽力建设和谐新农村 |
——记西埌镇平山村共产党员李德敏 |
|
|
|
|
|
李德敏于1998年到北流市西埌镇平山村委工作,先后担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书记。10多年来,李德敏总是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为平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全镇党员干部的典范。平山村先后被评为“玉林市巾帼示范村”、“北流市平安村”、“北流市平安建设活动十佳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该市平安建设、新农村建设、诚信计生的示范点。他个人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建设平安北流先进个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夯实组织基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行动胜于空谈。他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提高战斗力的首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利用农闲时间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理论,统一了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有力地增强了村党总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壮大党员队伍。通过设置“党员中心户”、设定“定岗定责”和实行“双向承诺制”三大举措,创建了一条“三措”并举的党建工作特色。与此同时,率先推行了“四议两公开一测评”工作法,并将它与党务公开结合起来,重点公开党内法规、党员发展、评先选优、党费收缴管理、集体经济收支、党员先进事迹及群众“点题”等内容,使党务公开犹如一座连心桥架在群众与党支部间,让党员和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党务工作的性质、内容和程序,形成抓好支部工作的整体活力。此举成为了平山村党建工作亮点,也使平山村先后成为北流市、玉林市党建工作的示范点。 常思富民之策 带领村民奔小康 李德敏经常与村干部一起调查研究,广泛讨论,集思广益,针对村情实际,制定了“粮食稳村、养殖兴村、种植富村”的发展思路,并带领村民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全村从事养猪60多户,猪存栏量达2000多头,年收入达200多万元;从事蔬菜种植210户,年收入达90多万元;鱼塘120亩,养殖四大家鱼及鱼苗孵化,产品销往珠江三角洲、南宁、梧州等地,形成了以养猪、养鱼、蔬菜种植、花生种植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恪守为民之责 办好利民之事 自来水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均为100%,新农合参合率98%,电话普及率96%……这些都是李德敏带领全村群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绩。他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组织村民群众对村容村貌、路容路貌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程、“一沼三改”生态家园工程、村庄亮化美化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该村的品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向村民提出了“用自己的双手,创建自己美好的家园”,村民群众、外出务工人员和企业老板纷纷捐资响应,累计投入12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了“四改”、“五通”、“七化”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如今,平山村实现了“净化、亮化、硬化、绿化、美化”的目标,村民在这种良好的居住环境下其乐融融。同时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干成了一批能切实让群众受益的实在事:投资20多万元,改造了村委会办公大楼,建成了集党校、远程教育接收站、人口学校、团校、农技科教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办公场所,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筹集资金60万多元硬化了村通组道路5条5.8公里,解决了群众过去“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泥水横流”的行路难问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如今,李德敏正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展现出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亮丽风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