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03-16 第B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励精图治抓收入 一心一意促发展 |
为国聚财:“十一五”玉林国税超100亿 |
|
作者:记者 曾昶 通讯员 黄龙江龙文胜罗春平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646 |
|
|
|
|
|
|
本报讯(记者 曾昶 通讯员 黄龙江龙文胜罗春平)来到玉林市清湾江畔的玉林市国税局,一股励精图治的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玉林国税如同一艘为国聚财的巨型“航母”,正在续写传奇:“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税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3.89亿元,是“十五”期间全市税收总量的2.1倍,年均增长20.4%,比“十五”时期平均增幅高7.8个百分点。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收入结构趋于优化,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征管水平、纳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国税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税收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 国税收入占GDP比重维持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全球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国税收入受到了影响,2008年和2009年国税收入占GDP比重出现了下降。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抓住经济恢复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大征管力度,税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税收占GDP比重达到3.8%,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大。“十一五”期间,国税系统为地方财政组织收入103.4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42.1%。我市国税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增强了我市的财政支撑能力,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税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的主导行业机械、陶瓷水泥、健康食品、皮革服装、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税收收入也逐年增长。五大集群税收收入由2006年的6.6亿元,跃升到2010年的17.6亿元,增长了1.67倍。五年收入达57.7亿元,占总收入的56%。 “强柴兴玉”战略取得成效。玉柴集团是玉林的经济支柱、税收支柱。近年来,玉柴集团得到长足发展,也带动了100多家当地配套企业的发展。2010年玉柴集团及其配套企业共入库税款11.55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39.92%,嘉德机械等115家配套企业入库税款达1.1亿元。 非公经济税收逐年增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推进和国家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扶持的加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税源的增长空间逐年扩大,非公经济收入从2005年的7.4亿元到2010年的17.6亿元,增收了10.2亿元,增长了1.38倍,年均增长19%。“十一五”期间,非公税收达62.37亿元,占国税收入的61%。 县域税收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7个县(市、区)税收收入从2005年的7.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3.7亿元,增长接近1倍。 税种结构趋于优化。“十一五”期间国税收入中,增值税收入增长了1.07倍,消费税收入增长了7.14倍,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了3.84倍,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快于增值税增长。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比重有所上升,税种结构更趋合理。 重点企业对税收贡献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全市涌现出一批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这些企业给玉林国税带来了新增税源,也给玉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中,户数由2006年的12户增加到2010年的27户;税收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25.99%增长到2010年的62.03%。税收向集团集中、向重大企业集中趋势明显。 国税机关抓收入和服务意识同步加强 稽查查补力度大。“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国税稽查部门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工作职能,不断提高税务稽查工作质效,“十一五”期间查补税金1.59亿元,其中2010年查补税金4386万元,是2005年的2.24倍,为我市顺利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税收优惠力度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纳税人享受各项减免税20.4亿元,占国税收入的18%,其中增值税减免4.2亿元,企业所得税减免15.9亿元。通过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了新上项目资金占用,促进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既增加了企业收入,又培植了税源,为玉林市税收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及时办理出口退税。“十一五”期间,全市办理出口退税8.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出口企业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