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03-16 第B01版:焦点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日本核电站扫描 |
|
|
|
 |
3月15日,在日本福岛县,工作人员对一名儿童进行核辐射测试。 |
 |
3月15日,在日本福岛县,日本自卫队成员在对核电站事故辐射影响的部分地区进行清洗前戴防毒面具。(新华社/共同社) |
|
|
|
|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根据世界核工业联合会的数据,大地震前,日本全国共有18个核电站,55个反应堆,承担全国30%左右的电力供应。大地震后,日本受影响核电站备受关注,以下为截至15日的相关信息: 一、受影响核电站: 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女川核电站、东海第二核电站。 二、受影响核电站现状: A、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影响最为严重,6个机组中的4个受到影响。 1号机组:12日,确认反应堆堆芯燃料开始熔化,工作人员采取释放反应堆容器内蒸汽并灌入海水的方法以减压降温,当日下午发生氢气爆炸,但安置反应堆的容器本身并未在爆炸中损坏,当晚,燃料棒熔毁初步得到遏制。 2号机组:12日,工作人员开始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14日,反应堆失去冷却能力,工作人员开始向堆内灌入海水降压,但燃料棒仍在一段时间内完全露出水面,周边放射线剂量上升,堆芯可能已经出现部分熔毁;15日上午传出爆炸声,初步分析认为,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容器可能出现损坏。 3号机组:13日,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开始排气注水;14日发生与1号机组情况类似的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反应堆堆芯燃料部分熔毁,但放置反应堆的容器损坏的可能性很小;15日,反应堆建筑上方出现白色蒸汽,机组附近辐射量最高达每小时400毫西弗。 4号机组:12日,丧失冷却功能;15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说,4号机组可能发生小规模氢气爆炸,有起火现象,但不会是核燃料起火。 B、福岛第二核电站共4个机组。 12日,1号、2号和4号机组丧失冷却功能,处于紧急状态,开始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15日,1号、2号和4号机组已进入稳定状态,3号机组已成功得到冷却,福岛第二核电站彻底摆脱紧急状态。 C、女川核电站共3个机组,其中只有1号机组的涡轮机房地下一层在11日发生火灾,但没有对外部造成放射性污染,其余机组未出现事故。13日,女川核电站周边地区的辐射量为正常标准。此前,曾在其周边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超标,事后有报告说上述超标可能与曾发生爆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有关。 D、东海第二核电站只有一个机组。11日,反应堆停止运转,水泵持续开动;13日,两套冷却系统中一套系统的冷却泵失灵;14日,重新获得外部电力供应,代替应急柴油发电机来冷却其反应堆温度,预计近期将进入稳定的低温状态。 未来三天核污染对我国无影响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董峻)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经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未来三天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本州岛的中部和北部,对我国没有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是1997年1月设立的全球8个(分别设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承担环境应急响应业务的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之一,设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据预计,15日夜间至16日,日本震区、核泄漏区以降水天气为主,17日以多云天气为主,大部时间段内近地面为偏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气流为主。受其影响,核泄漏污染物在大气中主要向日本以东北太平洋区域扩散。同时由于降水的发生,将有利于放射性污染物质沉降,影响范围缩小。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里氏9级强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根据我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分析,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稀释后,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密切监测环境辐射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将及时向公众通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