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02-25 第A02版:2011两会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在政协玉林市三届六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
|
|
|
|
|
|
(上接A1版)可以说,每篇调研报告都言及由衷,每个提案都意达心声。从政府报告中反映玉林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成长的组组数据,从政府的每年为民办实事的推进落实,从群众对政府信任度的不断提高,也记录着政协人曾经的心智,也串联着政协人昨天的足迹。用时下的话是:“政协给言、政府给力、群众给分”。 发展未有穷期,玉林仍需努力。今天的玉林和全区、全国一样,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十一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即将展开;正处于我国重要战略期的关节点: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关键期,已“赛程过半”;正处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已经迈过,正向第三步目标阔步前进。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下,“机遇”以全新的内涵进入我们的视野,也引起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作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能够做点什么?在本届政协任期的收官之年,如何彰显新的作为,让充满梦想与希望的2011年,也能留下政协人的新影子,也记载下政协人的新故事。 一、要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推力上有新作为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从发展到科学发展,我们的认识在深化,实践在推进。“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年来,玉林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企业逐年增加,道路宽了,城市大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也多了,老百姓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十一五”确实为玉林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玉林在“十二五”发展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按照市委对玉林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玉林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质量和效益好于历史最好水平、优势产业保持全区领先水平。把玉林建设成为广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创业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力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跻身全区第一方阵。这是市委对玉林经济社会全局的科学判断,指明了今日玉林的历史方位,确定玉林走向未来的方向。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而当前最核心、最关键的任务无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作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按照市委三届十二次会议和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目标,在推动我市非公经济“井喷”发展的同时,围绕我市加快发展“千百亿元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在加快推进城镇化方面,多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在推进玉林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上有新的作为。 二、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上有新作为 关于和谐的提法,最早在孔子的《论语》中就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记载,和谐,就字义的理解,也就是大家都有饭吃,大家都可以讲话。最近,有学者对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了研究,认为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突出矛盾。这个观点颇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的持续增长,10多年前所说的社会突出矛盾,在“端起碗吃肉”的情况下淡化了,而今天的社会矛盾,却在“放下筷子骂娘”的情况下凸显了。为什么吃饱了还要骂娘呢?也许是怨土地被征占,也许是怨有冤无处诉,也许是怨教育、医疗费太高,也许是怨社会不安全,也许是怨劳动工资被拖欠,也许……所有的这些也许表明,时下的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诸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博弈,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列宁说过,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国家如此,地方如此,玉林也如此。确保我市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需要人民群众的共识和支持。为此,也需要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作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在促进政府及其部门向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公共品的同时,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工作。继续深化开展联系委员、联系企业、联系农村、联系社区的活动,畅通民情、传递民意、消化民怨、助解民困,多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为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现实问题和困难的社会公益活动。新的时期,更要焕发政协组织在凝聚各种社会关系力量中的能动作用,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连接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要以政协人特有的品质以及对事业的那份执着与冲动,在构建玉林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上有新的作为。 三、要在营造关注民生的助力上有新作为 何谓民生?狭义的理解,就是民众的休养生息。广义的理解,就是人的幸福感和尊严的生活。哥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到,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在生产力落后,生活资料匮乏的时代,民生就是吃饱穿暖,在那样的情况下,解决民生问题不外乎勤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就是那个时代民生的全部内涵。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对民生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加上前苏联老大哥帮助描绘的“土豆烧牛肉”,这也是一个期望。如今,老百姓对民生的关注更加广泛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等与生产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话题更多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近年来,人们对物价涨声热议不断,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油你涨”、“药你死”等很多涉及民生话题的新名词出现在网络并广泛流传。使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有物质的基本保障,也有文化的需求保障。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切、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工作的着力点。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目标的勾勒,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动情叙述,还是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民生工程的具体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实施,民生已经成为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中愈发重要的关键词。可见,民生的改善,是个不变的方向,也是个持续的过程。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朝着这个方向和过程,把“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履职的重要目标和落脚点。注意选择民生议题的切入点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担当关注民生的知情人和关爱民生的知心人,竭诚尽力、锲而不舍,在推进全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有新的作为。 各位委员,同志们,金虎布德泽,玉兔沐春晖。如果说,“十一五”是满载歌声与微笑的胜利之舟,那么,“十二五”将是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又一个发展春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期待更幸福、更温暖、更公平。让我们在中共玉林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和着时代的鼓点,踏着时代的脚步,同心合作,给力发展,奋发有为,向着富民强市的目标,建设幸福玉林的明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