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1-02-23
2011-02-23 第A04版:“十一五”辉煌成就展示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和核心战略不动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经济:撑起玉林经济的“擎天柱”
作者: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4732
玉柴曲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景。
副市长李克民(左二)在市工信委主任沈强(左一)陪同下到玉柴检查指导工作。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右二)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湘军(右一)、市长韩元利(右三)陪同下到黑五类集团检查指导工作。
坐落于玉柴工业园区玉柴集团有限公司柴油机生产区全景。
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突破在工业。“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和核心战略不动摇,把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把发展壮大工业总量作为第一要务,大力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全市新型工业化迈上了新台阶,工业经济呈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态势。
走在玉林大地: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一批批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一个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字枯燥,却印证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2.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22.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利60.93亿元,增长64.01%,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工业经济真正成为撑起玉林经济领域的“擎天柱”。
工业强市:书写“十一五”跨越发展传奇
工业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工业强市”目标,不断完善工业发展体系,强化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措施,做强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率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2.2亿元,增长34.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18亿元,增长30.1%,排全区第五位。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04.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2.79亿元,五年翻了1.63番,年均增长19.9%,比“十五”时期平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1.0提高到2010年的1.9,为推进“十二五”工业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业发展质量持续提高,综合效益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利60.93亿元,增长64.01%,工业对财税的贡献率达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7.74元,增长85.83%,比2005年翻了2.54番。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由2005年的1.9亿元下降到1.6亿元,下降15.97%;亏损面由2005年的27.9%下降到15.79%;工业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15.08%提高到197.46%,5年提高了82.38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16.99亿元,增长67.97%;五年累计完成808.6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5倍。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04.33亿元,增长87.31%,增幅排全区第1位,比2005年翻了3.29番;五年累计完成424.5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85倍。5年来,全市共实施工业项目7557个,玉柴重机、玉柴铸造中心一期、广西银亿矿冶、燕京啤酒、旺旺食品、兴业和北流海螺水泥、南方黑芝麻糊扩建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突破,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的迅猛发展。
——园区经济高速增长,产业聚集效应凸显。5年来,全市相继建成7个自治区级和广西A类工业园区。玉柴工业园、龙潭产业园获自治区级重点扶持园区,其中,玉柴工业园获国家级新型工业化机械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全市园区新增入园企业243家,全市入园企业由2005年的255家增加到919家;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96亿元提高到605.86亿元,年均增长44.5%。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79%,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全市工业产业集中度达67.6%,企业向园区集中度达82.36%。
——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强优企业不断崛起。全市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木材和造纸、石化、矿冶、电力九大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5.98亿元,增长41.98%,占工业总产值的96.7%。其中,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达474.3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41家,比2005年增加36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强优企业7家,比2005年增加6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04家,比2005年增加82家。玉柴集团柴油机产销连续10年位居国内同行首位,年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121亿元上升到368亿元,实现“再造两个玉柴”的目标。
——铁腕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60.9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332.11%;淘汰落后造纸产能78.62万吨,完成目标任务的454.09%;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0万吨,淘汰落后制革产能8万标张,均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3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22吨标准煤,年均下降12.4%;其中2010年同比下降了21.71%,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379.55%,排全区第三位。
——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不断增加。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2万家,比2005年增加7000家;从业人员37.59万人,比2005年增加5.2万人。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63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827.21亿元,年均增长25.8%。一批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燕京啤酒公司、广西亮亮集团和开元机器公司等5家企业获评为广西优秀企业。全市规上企业达到741家,比2009年增加168家。
——“两化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5年来,全市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完善,在线办公、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等广泛应用,先后获得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10年中国城市信息化成果奖,“中国玉林”政府门户网站获“中国地方网站创新品牌奖”,在第九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全国地级市第28位。玉柴集团的国IV以上排放发动机SCR系统自主开发项目、玉柴重工的YCHI信息化集成平台项目被评为自治区“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再绘蓝图:扬帆“十二五”风光无限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实力强。站在“十一五”工业经济腾飞的助跑道上,我市“十二五”工业大幕徐徐展开,勾画出未来5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玉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富民强市”新跨越,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和核心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临海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为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总量要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4,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强优产业、临海产业、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现代工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建成广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未来5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重点在以下方面。
——构建千百十亿元工业体系。深入推进千百十亿元产业工程,围绕重点产业上项目、抓技改、招大商,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健全完善工业产业体系,把机械产业发展成超千亿元产业,把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矿冶、林产、化工、能源等8大产业培育成超百亿元产业,把编织工艺、铁锅两个特色产业培育成超30亿元产业。
——发展临海产业。积极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建设,重点加快推进龙潭产业园、铁山港东岸玉林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临海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有色金属、精细化工、能源、林浆纸等产业,积极引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积极发展临海配套产业,加快建设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冶炼、电子、林桨纸、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临海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临海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研究制定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培育、引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发展成为全市新的支柱性产业。重点发展以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环保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环保装备、节能环保产品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推进“强柴兴玉”。全面深入实施“强柴兴玉”战略,以玉柴为龙头、以玉柴工业园为平台,全力支持玉柴做强做大,推动柴油机、工程机械、汽车配件等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及汽车配件基地,力争到2015年,玉柴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机械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玉柴工业园产值超1000亿元,打造全球内燃机生产基地和机械制造基地。
——培育强优工业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优化对企业的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加快成长壮大,加快发展一批强优工业企业。重点是在推进“强柴兴玉”战略的基础上,培育发展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要加快研究制订培育10亿元“一厂一策”支持措施,促进生产要素向强优企业集聚,支持已超10亿元的三环、春茂加快发展壮大,加快把开元机器、玉林燕京、北流海螺、兴业海螺、广西银亿、南方食品、玉林制药等一批企业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支持我市营业收入在500-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使其营业收入尽快提高到2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组建集团公司等办法,不断增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总量。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围绕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领域和环节,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进更新改造。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推广产学研合作,支持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大力推进千百亿产业科技支撑工程、特色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和水泥、日用陶瓷、矿冶、林浆纸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玉柴国家内燃机及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三环集团国家级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和名牌产品,推动由“玉林制造”向“玉林创造”迈进。
——提升园区集聚发展能力。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园区的水、电、路、通信和标准厂房等建设,加快发展科技研发、物流、金融、中介、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园区整体吸纳能力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大规模、高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制定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的促进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布局的入园项目,优先列入规划重点支持建设,并在项目审批、财政扶持、用地保障、项目资金、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建设十大园区,打造一批以柴油机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陶瓷、电子、医药、食品、服装等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300亿元的园区各1个,超100亿元的园区6个,园区主产业集中度达到85%左右。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
紫新报通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