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1-02-11
2011-02-11 第B03版:民生服务 【字体】大 |默认 |

宁以尧的收藏情结

作者:□本报记者 蒙开泉 实习生 李 燕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990
宁以尧(中)常到藏友家学习、借鉴、交流收藏古家具的经验。
宁以尧把收购回来的古董进行分类存放。
  他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始终面带微笑,偶尔也因一些芝麻小事和自己的老伴拌拌嘴。仔细看上去,他和一般的老人没多大区别,但他却拥有很多的殊荣,他曾经是一位军人,现在是广西玉林市收藏家协会理事、玉林市盆景奇石根艺协会理事,他收藏的“玉林刺绣组合”和“银盒子”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玉林》节目。他就是玉林有名的收藏家宁以尧。
  “真正喜欢上收藏是在上世纪70年代”,宁以尧对记者说,在24年的军营生活中,他经常到各地出差,足迹涉及上海、南京等地,广州是他最常去的地方,每到一个地方,宁以尧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和文物商店。“在这些地方,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陶瓷、古家具等众多的文化遗产,观赏它们是一种精神和美的享受,”宁以尧说,“也正因为喜欢古老文物原因,在部队回来后收藏‘癖好’并没有改变。”
  对宁以尧来说,收藏是幸福快乐的,然而收藏的过程却历经了千辛万苦。只要有人提供线索,无论天气冷热、时间早晚,宁以尧都要亲自跑去看看,搭班车、骑自行车和走路是经常的事;宁以尧走遍广西各个地方,经常深入农民家里,多问上了年纪的老人。据他说,他走访过的乡村不少于300个。“记得在灵山县武利镇,为了一张古老红木的三人长椅,当天去当天赶回来,赶上最后一班车,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钟了,”宁以尧回忆道。正是依靠这种勤跑多问的精神,宁以尧100多平方米的家摆满了各种各样圆台、圆凳、宫坐椅、背靠椅、八仙桌、花几等古老红木家具,还有宫灯、古陶瓷等众多工艺品。最古老的家具是清代至民国年间。“受家里地方大小的限制,有20多件古老的收藏品寄存在亲戚家里,主要以红木家具、圆台、圆凳为主”,宁以尧充满了自豪感。
  当记者问及宁以尧收藏这么多古老的家具和工艺品的目的是什么时,老人简单而干脆地说:“给家里人收藏和继承。”宁以尧说,以自己收藏为主,卖得很少很少,除非是重复的收藏,才愿意转让或和行家交换自己喜爱的东西,主要是以互相交流的方式进行。宁以尧告诉记者:“‘拐子龙花几’,广东人出10倍的价钱都不愿意出售;‘过墙老纹小凳’原价800元,同样有人想以10倍的价钱购买,但都被我拒绝了;收藏将近20多年的‘坑几’,买来的时候不到1000元,前段时间有人开高价也不转让。”
    宁以尧最后告诉记者:“收藏是一件非常有乐趣而且有意义的事,在欣赏古文化、古艺术和高超技术手工艺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