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01-22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容县农民收入容县农民收入“步步高步步高” |
去年人均纯收入5333元比2005年增107.3% |
|
|
|
|
|
本报容县讯1月17日,容县自良镇古济村龙计村民小组的冯大叔春风得意地到农村信用社领出了3000多元现金,然后坐班车到县城买了一台电脑。他笑呵呵地对人们说:“去年养猪得价,沙田柚赚钱,儿子和儿媳在广东务工每月收入6000多元。有钱后买台电脑学习上网,方便了解新闻、信息和学习科学种养技术。”据了解,2010年,容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地方工业,组织劳务输出,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33元,比2005年增107.3%。 “十一五”期间,容县县委、县政府把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民增收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归宿点。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推广“猪—沼—果—灯—鱼”、“猪—沼—淮山—灯—鱼”、“猪—沼—菜—灯—鱼”等模式及配套技术,结合本县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沙田柚、兰花、淮山、蚕桑、食用菌、霞烟鸡、三黄鸡、瘦肉型猪、菜牛、山羊等绿色种养业。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有沙田柚等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10万亩。这样,全县高效生态农业优势进一步凸现,效益明显提高。五年来,该县5万亩沙田柚标准化种植共增加产值3.24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75.95亿元,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60%多。去年,全县农民以种养为主的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866元,约占全年人均纯收入总额的35%。 容县农村劳动力有40多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占一半多。为了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容县县委、县政府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地方工业,鼓励农民落户城镇,就近在当地企业务工就业。至去年底,该县共有非公企业1500多家,个体工商户1.3万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制药、林产化工、机械制造、陶瓷建材等5大产业集群。目前,县内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人。 该县依靠毗邻珠三角的地域优势,全力推进劳务经济工作。县里成立了发展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镇分别成立就业服务机构,明确部门责任。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使外出务工人员输得出、有岗上、收入高,该县依托容县职业中专、容县九O九电子科技学校、容县电子工业学校等30家县内培训机构,整合师资力量,建设农民工培训基地。近五年来,该县通过多渠道培训农民25万多人次。容县被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称号。该县在广东等地企业务工的劳动力有12万多人。2010年,全县农民工资总收入20.51亿元,人均320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 (秦崇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