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2-07-22
2012-07-22 第05版:南流副刊 【字体】大 |默认 |

绿竹入幽境

作者: ◆方华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107
    夏日午后,闭目背倚竹椅,音响里正播放施光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悠扬的葫芦丝婉转在耳边,眼前便渐渐幻化出万竿翠竹。想像那林中,正是月色如水,竹影婆娑,一缕凉意起自心头,暑热顿消。
    爱竹成癖的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我等自然不可比拟东坡先生之高雅,但“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欣赏之心还是有的。
    其实,在我居住的城中有一山,山中朝南的一面有一大片竹林。上中学时,学校就在山坡下,这片竹林就成了我和同学们夏日常去纳凉消遣的地方。少年时代,情窦初开,有不少同学就在竹上刻下心仪的名字,一抚心中夏日的燥动。多少年过去了,那片竹林该是更加广茂,只是那少男少女之情怕如竹叶一般寒暑飘零,那竹上刻写的岁月恐也再难寻觅了。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苍翠竹林,自古以来就是友情集聚的地方。如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常聚众在竹林纵酒放歌,肆意酣畅,放荡不羁,以“竹林笑傲”成为后世深厚友情之典故。
    唐开元年间,李白移居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裴政等六人在泰安徂徕山竹溪隐居,他们啸傲竹丛,举杯泉石,世称“竹溪六逸”。“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李白后来写下的此诗句,便是对这段友情的回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也在某个暮春之日,聚众贤友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畅叙幽情,性之所至,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我想,这些竹下的佳话,或许都是借了竹的仙姿神韵,竹的素雅宁静,竹的疏淡俊秀,竹的刚直挺拔。
    隐士贤达,在世人眼里,总是觉得有些狷狂而不可狎近。众人仰慕的,其实是竹下的那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似我这样的俗人,在这炎炎夏日里遥想那碧玉万竿下的场景,无非是留恋于友情之苍翠,醉心于竹林之清幽。
    郑板桥在他的《题画竹》中有句:“馀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这样的闲适居所,在当今的都市已完全是一种奢望。像我此刻,虽置身竹榻,却无竹荫庇佑,只能在《月光下的凤尾竹》清幽的旋律里感受玉竹青青的凉适与惬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诗人王维在历经安史之乱,饱尝尘世之苦后,抛弃功名利禄,隐居蓝田乡下,在竹林深处潜心修行,禅定彻悟,使心境归于淡泊回归自然。这样的境界,也不是我等凡人可比的。作为现代都市里的一介草根,但只求,浮生偷得半日闲,觅得一“绿竹入幽境,青萝拂行衣”之清凉夏日与心境也。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紫新报通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